形态描述
背鳍71—77;臀鳍53—58;胸鳍5;腹鳍6;尾鳍16。侧线鳞52—56;第一鳃弓下肢鳃耙7—8。
体长为体高2.2一2.5倍;体高为头长1.8一2.1倍。头长为吻长4.47倍,为眼径2.9倍,为上颌长2.86倍,为最长胸鳍条0.58倍,为最小尾柄高1.56倍。
体长椭圆形,侧扁,背、腹缘凸度缓匀且相似。头小,微向下弯。两眼小,略分离,上眼较下眼位微较前。口小,斜形,近似对称。上颌伸达眼前部下方。两颌齿绒状,不规则。鳃耙微小,短。
两侧有栉鳞;鳍除尾鳍外均无鳞。侧线有眼侧有(右),在胸鳍基上方略较高,其余波曲。
背鳍始于眼前方。臀鳍始于鳃盖骨后缘的后下方。胸鳍基与侧线间的距离约等于眼的垂直径;胸鳍基短小,第一鳍条长丝状,长略不及头长的2倍。腹鳍始于前鳃盖骨后缘略前方。尾鳍圆形,不连背鳍及臀鳍。
福尔马林液浸存标本的体色似其他沙鲽。沿背、臀鳍基内侧身上各有一纵行约5个大黑斑,侧线前部上方有一相似黑斑,各处还散些小黑点,腹腔部色较暗;胸鳍黑色,尾鳍前部有上下各一黑斑。
体长为体高2.2一2.5倍;体高为头长1.8一2.1倍。头长为吻长4.47倍,为眼径2.9倍,为上颌长2.86倍,为最长胸鳍条0.58倍,为最小尾柄高1.56倍。
体长椭圆形,侧扁,背、腹缘凸度缓匀且相似。头小,微向下弯。两眼小,略分离,上眼较下眼位微较前。口小,斜形,近似对称。上颌伸达眼前部下方。两颌齿绒状,不规则。鳃耙微小,短。
两侧有栉鳞;鳍除尾鳍外均无鳞。侧线有眼侧有(右),在胸鳍基上方略较高,其余波曲。
背鳍始于眼前方。臀鳍始于鳃盖骨后缘的后下方。胸鳍基与侧线间的距离约等于眼的垂直径;胸鳍基短小,第一鳍条长丝状,长略不及头长的2倍。腹鳍始于前鳃盖骨后缘略前方。尾鳍圆形,不连背鳍及臀鳍。
福尔马林液浸存标本的体色似其他沙鲽。沿背、臀鳍基内侧身上各有一纵行约5个大黑斑,侧线前部上方有一相似黑斑,各处还散些小黑点,腹腔部色较暗;胸鳍黑色,尾鳍前部有上下各一黑斑。
国内分布
其它信息
无标本。依沈世傑(1982,1984)标本7尾,体长69.9—83.4毫米,采自高雄、东港、Tachi 等)。
此鱼很似印度尼西亚巴厘产的尖臂沙鲽(Samariscus sunieri Weber et Beaufort,1929),而后者侧线鳞68一74个;右胸鳍长可达头长2.3倍,且约有12条黑色横纹;和腹鳍条5。
此鱼很似印度尼西亚巴厘产的尖臂沙鲽(Samariscus sunieri Weber et Beaufort,1929),而后者侧线鳞68一74个;右胸鳍长可达头长2.3倍,且约有12条黑色横纹;和腹鳍条5。